amjs澳金沙门线路化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年)
amjs澳金沙门线路化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
学院 (公章) | 名称:化学化工学院 |
代码:021 |
2023年2月10日
一、 总体概况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学科建设情况,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等。
amjs澳金沙门线路化学学科始建于 1958年,迄今已有 60多年历史。1986 年获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硕士授权点,2010年获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共覆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获化学博士后流动站。本学位点现已形成了一批以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等为代表的,130多名骨干成员组成的“宝塔型”学科队伍。其中各类国家级人才4人、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8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省级人才近80人。2022年化学专业研究生招生150人,在读研究生441人,2022年化学毕业研究生105人,论文抽检合格率为 100%,省优博论文 4 篇,省优硕论文 7 篇。2022年底,我校化学学科ESI全球学科排名进入前2.0‰; Nature Index(自然指数)全球高校化学学科排名92位,为江西省首次排名进入全球100强的学科。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位点文化建设,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等
化学化工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崇化善学、秉德笃行”学院精神,以创建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单位为契机,大力加强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发挥党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和研究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如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激励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实施学生“四自”骨干培育引领计划,严把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关;实施“智汇化学”学生科研创新引领计划,发挥党员学生在科研领域榜样作用,培育学生党员项目带头人;发挥党员学生在实验室安全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协同研究生课程思政、科学研究与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传承红色井冈精神,培养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通过思想政治队伍和阵地建设,强化师生情感纽带,通过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加强研究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院党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努力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
认真履职尽责,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执行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遵守廉洁自律。
(一)专业思政工作体系建设
学院党委组织机构配置齐全,且能够结合高校党建实际情况,创新基层党建组织模式。同时,学院专职党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配备齐全,现有专职的党建人员如下:
书记1名 ( 专职 ),副书记兼二级纪委书记1名 ( 专职 ) 、宣传委员1名 ( 行政副院长兼 )、统战委员1名 ( 副院长 )、青年委员1名( 副院长兼 ) 、安全委员1名 ( 系主任 )、学习委员1名、党委组织员1人 ( 专职 )。
彻落实《条例》,以创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以及“1+8+N”特色育人基地“四位一体”推进党建“双创”,以“双领双同”、“双融双育”“双轮驱动”夯实党建引领。院党委直属设立了“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由院党委书记直接联系指导,样板党支部书记担任工作室负责人,同时选拔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支委、高层次人才作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与学校“墩苗计划”对接,并作为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骨干成员,带动研究生党建,推动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培养。
学院建设有“智汇小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活动室、“双带头人”教师支部书记工作室、党群之家等活动阵地,同时大力建设有宣传栏、文化长廊、官微、网站等思政宣传阵地;通过实施“党建双领双同计划”,学生“四自”骨干培育计划,创新思政工作机制,形成了专业完善的研究生思政工作体系。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院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引领带动研究生支部开展各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显著。
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依托支部和双带头人工作室,组织带动研究生党员开展了5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课,其中包括“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红色历史激励奋进”、“缅怀英烈传承红脉”、“学模范做先锋”、“重走小平小道感悟使命担当”、观看红色电影等一系列有特色的专题学习活动;依托江西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研究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赴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革命纪念堂、方志敏烈士陵园、小平小道等进行参观学习,这些学习教育方式灵活多样,入脑入心,增强了学生的理想信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研究生通过实践真正了解并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国家的基本国情,并在实践中自发的学习思考和提炼升华。学院党委组织了两次博士团服务队(含在读研究生和博士生)下基层,依托化学化工学院与香屯街道“党建+共建实践基地”组织开展系列活动,重点对德兴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辖区内的化工企业进行技术讲座、技术咨询和交流攻关,并提炼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力行党建引领、服务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与地方基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乡村振兴、产学研用融合等服务社会交流合作;组织研究生党员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督查、安全卫生整治、校庆志愿者服务队等带动研究生党员共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增加研究生支部党员的凝聚力同时,也为大家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学院通过专业思政课、网络宣传教育、党团培训、三会一课和特色党史学习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在研究生中稳步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将教育融入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润物无声,有效促进了研究生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并逐渐呈现良好的效果。
(三)学位点文化建设
学院秉承“崇化善学、秉德笃行”精神,积极贯彻党建“双领双同”计划,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卓越领航工程”作用,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成长”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自觉成长成才,自立自强。学院不断加强研究生过程动态管理,学院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我校化学学科ESI全球排名已进入前2.0‰;通过发挥党建先锋引领作用,开展“名师引领的党组织生活”、优秀学生经验交流会、“智汇讲坛”和创新创业及成长成才报告等活动,强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形成了“积极向上,勇于登攀”的学位点文化氛围,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
(四)日常管理工作
学院形成了完善的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体系。学院配有一名副院长专管研究生工作,一名系主任担任党总支书记,一名研究生专职辅导员,多名兼职研究生班级导师;同时依托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成员作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带动引领开展研究生开展党建和思政教育;充分发挥研究生支部、班委和研究生党员 “卓越领航工程”作用,将四自教育的实质内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在各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充分发挥了高校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学术训练情况,学术交流情况,研究生奖助情况等。
2022年上半年,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开设课程53门次,下半年,开设研究生课程22门次。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教育,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通过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来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在制度上有抓手,在行为上有对照,在管理上有规范,有效的提升了全体教职员工的师德修养,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目前,学院已出台“化学化工学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细则”、“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工作质量和职业道德鉴定办法修订”、“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院工作质量与职业道德评估小组和院专业技术资格推荐委员会职称评审小组”、“amjs澳金沙门线路化学化工学院岗位年度考核办法”等系列师德师风文件,对师德师风问题实行一票否决。
一是学院党建引领了积极向上精神风貌和风清气正环境生态
围绕学校“做示范、勇争先、创一流”新定位,对标“党建双领双同”计划任务,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积极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及党员先锋表率作用,不断凝聚党建+合力,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塑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风清气正的环境生态,有力的推进了师德师风建设效果。
二是促进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及服务水平
学院连续多年荣获全校目标任务考核优秀、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一等奖、专业综合评估一等奖、就业创业先进单位、2022软科:应用化学专业为A类 (排名36/222)、化学专业为B+类 (排名50/161)。近三年研究生发表 SCI、EI 论文近800篇,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 40 余项。化学学科 ESI全球排名提升至前 2.0‰。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地青项目60 项。
三是为人师表、关爱帮助和指导学生
每年安排师德师风良好的教师针对家庭贫困学生、就业困难学生、创业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通过建立困难生档案、就业指导、个别谈心、咨询及创业能力培训等活动,为学院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近年来,没有学生因贫困辍学、未出现重大学生舆情、就业率一直排名全校前列。
四是正风肃纪、筑牢防线、守牢底线
学院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加强对党员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廉洁自律教育,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加强政治建设。通过宣传教育,使全院教师明确“三尺讲台有纪律,学术研究有规矩”,一年来教学状况良好,未出现重大教学事故和教学差错。学院严格执行师德师风年度考评,在评优、职称晋升中予以一票否决权,有效树牢了纪律防线。
近年来,学院2名党员同志先后荣获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荣誉称号;1名支部书记荣获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党员博士服务家乡“抗疫”事迹被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1名党员辅导员荣获江西省共青团“微团课”大赛(高校团干组)决赛一等奖,1名党员教师荣获“首届江西普通本科高校金牌教师‘金牌青年教师’”和“2020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1名党员教师荣获江西省“青年五四”奖章 ;2名教师荣获“2022 年度十大教学标兵”;1名党员学生荣获宝钢优秀学生奖荣誉称号等。
2022年,化学学科举办的“智汇”化学讲坛共邀请23名国内外学者来访讲学。
2022年9月,我们成功举办了第4期“Summer School”,邀请了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刘巍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陈小元教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杨健教授,以及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左智伟、桂敬汉研究员、武汉大学的阴国印教授、四川大学的余达刚教授为我们进行了精彩的线上、线下课堂授课。
2022年11月4-6日,amjs澳金沙门线路主办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召开。近130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其中主题报告39位、邀请报告27位、口头报告53位。本次会议还展示了40份墙报。虽然受疫情影响,但现场参会代表达到150余位。借助寇享直播平台与会场同步,全国近2万余人次收看了大会开幕、闭幕式;累计近4万余人观看了各分会场直播。
利用各种途径积极拓展各种奖助学金,目前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和院级层面,覆盖全面,资助总额400多万,学生受益面广。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等。
在一流学科建设工程的支持下,在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取得重大成果: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有计划地采用自主和国外联合培养相结合来培养研究生,增强研究生对学术前沿的掌握,提升其创新潜能。完成研究生招生硕士223人、博士31人,招收32名研究生推免生; 开展2022年amjs澳金沙门线路暑期夏令营,31名优秀营员入围; 2022届毕业生中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159人,毕业率为100%,就业率94.08%(位列全校第二);研究生多人获得江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批江西省研究生创新项目;《功能高分子》课程入选校研究生优质课程,《功能高分子》教材编著获校优秀研究生教材资助;制定了《amjs澳金沙门线路博士生招生指标分配原则》《amjs澳金沙门线路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认定细则》等系列文件。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制定了系列的绩效激励及分类考核制度,完成了化学学科人才引育用留的具体方案,形成重视人才培养的学科发展文化;新增优青1人,共全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4名,优秀博士1人,普通博士1人,实验人员1人,博士后2人,柔性引进特聘教授2人;3位高层次人次完成续聘;6人进入2022年“江西省双千计划”考察阶段;形成了一批以国家杰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长江学者、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等为代表的,120多名骨干成员组成的“宝塔型”学科队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比例82.9%、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者占46.5%。2022年底,在斯坦福大学发布的第五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金沙官网19位教师入选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在科学研究方面,2022年化学学科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化学学科进入世界高水平行列,ESI全球学科排名进入前2.0‰;国家基金获批21项,资助经费达892万元,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4项、地区基金14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个;获批省基金7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杰青2项;横向项目到账经费419.52万元;结题项目共25项,其中结题国家基金19项,结题省基金6项;熊仁根教授团队荣获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amjs澳金沙门线路为第一完成单位,这是江西省高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获批江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分子铁电化学重点实验室);论文333篇,其中Science 1篇、Science及nature子刊(Science Advances和Nature Communications)4篇;A级别高水平期刊论文多达192篇,A1级别自然指数期刊54篇,Top类期刊论文138篇,影响因子1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有82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8件,成果转化1项,成果转化经费高达3500万元。
在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方面,全面提升学科凝聚力和影响力。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梳理了化学学科发展历史,不断总结、凝练学科特点并创新文化特色,形成学科发展史,同时设计打造学科文化品牌产品,并充分利用媒体平台,积极宣传,不断扩大影响力和号召力,助推一流学科建设,同时立足基本学科本色,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建立教师、校友、企业捐赠信息融入文化建设机制,有力提升了师生归属感、荣誉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激发奋斗热情。
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大学洽谈联合培养,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德国沃尔普大学合作实施“3+1+1”全新人才培养模式,互派研究生多名;积极探索国际化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国际项目合作、国家留学基金委和amjs澳金沙门线路研究生院等资助,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推进办学国际化,积极打造双语课程与全英文课程,同时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2022年,邀请了8名海内外知名学者,通过线上的形式成功举办了第四届Summer School;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参赛项目铜奖两项;承办了“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稀土高值化平衡利用与循环低碳经济合作会”。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学位论文抽检、盲审情况及问题分析等。
学院经过合并组建amjs澳金沙门线路后,形成了以化学、化工为主的密切相关又相互支撑完备的学科体系。近年来化学学科整体实力持续提升,ESI排名连续六年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化学学科ESI全球排名从2018年的前5.2‰上升到2022年底的2.0‰。但是,我校化学学科同国内985高校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师资水平不高,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欠缺,一流“金课”少,实验教学平台资金投入低、国际化建设水平低等。这与金沙官网的坚持“一流”定位,服务地方,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发展意识、较强学习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契合度不够。比如与对标高校郑州大学对比,金沙官网在CNS级别顶级期刊、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等标志性成果方面有些优势。但由于学院整体在岗教师人数较少,且受实验空间饱和与资金投入欠缺的影响,金沙官网在学科发展水平,高层次人才数量,国家级平台建设,以及社会服务能力上落后郑州大学。
学院采取100%盲审制度,级别分为校级盲审(由研究生院送审)和院级盲审(由学院送审),论文抽检100%通过。
六、改进措施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党建思政
努力提升党建与思政工作科学化水平,建设特色鲜明的学院文化,用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发展。
人才培养
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高水平教育质量体系,围绕教师队伍、一流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平台、创新创业、国际化六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突出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理念,打造先进的教学机制和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力量
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坚持人才梯队和团队建设。依托学校全球网络招聘、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等多种形式,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建联系与挖资源相匹配,拓展引才渠道。以支持材料学科特区建设为导向,在重点学科方向、优势学科方向、以及学科交叉新兴方向中精准引进优秀高层次人才和年轻博士,尤其是从事基础研究的优秀青年拔尖人才,组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对标国家、江西省以及学校各类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加强本土人才培育支持力度。
科学研究
结合学科优势,拟在各学科设立1-2个重点发展方向。争取学校支持发展优势学科科研仪器平台建设经费;学院协调组织学科团队,支持重组研究方向,在人才引进特别是高水平人才引进上给予重点支持。
发挥学科基础研究特点,深挖有特色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加强学术交流,在国家基金立项方面逐年提高。不断强化特色代表性研究项目,争取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立项。
在强化基础研究的同时,争取学科发展领域中的话语权,提高在学科顶级期刊(Nature子刊/PNAS/JACS/ACIE)论文数数量,重视国内优秀期刊论文发表,学科ESI指数逐年进步,力争进入前1.5‰。形成几个特色性学科群,力争省级奖项,在此基础上争取获得国家级奖项的突破。
强化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感,立足于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结合学科现有特色和优势,加强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使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助推社会创新发展。
国际交流
始终坚持建设高水平学科的发展思路,逐步凝炼出“学术导向,名师引领,国际视野,一流定位”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培养方案中注入国际化元素,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国际化探索和改革,开展以Summer School, Case Study等形式的课外前沿创新教育模式,使国际化的理念和方法深入课堂教学。以学院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为依托,加强国际联合培养和科研实践实训为突破口,开展化学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拓宽合作办学路径,力争增加2-3个国际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与合作机构互认专业及学分,制定学生出国交流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国际化水平。注重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研合作,探索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研合作方式,力争建设中外联合实验室或基地。五年内主办或承办国际会议至少1场。